English

尊称见修养

1999-08-22 来源:生活时报 李骏虎 我有话说

很多时候称呼方式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,比如初来乍到一个新环境,怎样称呼初次见面的每个人,不但反映一个人的交际能力,更反映他的修养。那些对无论比自己大多少岁的人都直呼其名或大呼老×的人,常被人指为没教养。

我上中专的时候,传达室里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,大家都尊称他×大爷,却有个别小子直呼老×或×师傅。这样的学生,让人看见很别扭,既不懂事,又没有人情味,典型的不知天高地厚。诸如此类,有些年轻人不愿尊称老人,还有个原因是瞧不起他们的身份。这真是缺乏教养,中国是个礼仪的国度,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,谁要是刻意与身份地位挂钩,就是活脱脱的势利眼。我始终认为,有没有成就,只要是年长者,都应当给予适合的尊称(坏人除外),更不要说对同一行业里前辈。几日前有个年轻的文字工作者打来电话,说要结识一下我。谈话中提到几位文学界、报刊界的前辈,我分别呼为×老师,而对方一概称为老×。我感到特别别扭,正待规劝他,对方却先下手为强,指教我:不要管谁都叫老师,他们有什么资格做老师,叫个老×就行了。我只好坦言:这是鄙人的做人准则,长者皆视为老师,纵有经天纬地之才,也不敢造次,何况目前区区一黄口孺子。

面对这样的人,哪里还有兴趣交朋友,所谓“道不同,不相与谋”,别说思想主张,仅处世准则就大相径庭,岂不是话不投机半句多?

西方人长幼之间习惯直呼其名,孙子可以大喊爷爷“比尔”、“汤姆”什么的,那是人家的异域风情,民族习俗,唯其如此,才更显亲昵。而中国自有自己的民族传统和道德标准,不要强迫洋人扭捏作态地互相尊称,也不应该无所顾忌地盲目仿效人家的“开放”。邯郸学步的后果,不但贻笑天下,还会让人家瞧不起。

建国后的几十年,大家都是“同志”关系,言简意赅,包含多重意思。市场经济开始,恢复了先生、小姐,让许多人感到不习惯。最后折中,不管男女,一律称师傅。然而听起来太虚假,远不如尊称亲切。有个笑话讲,某人初到,称上级为×老;他日高升到与上级官职相当,改呼其为老×;后又成为该上级的上级,干脆就直呼其名了。这种东西,典型的势利小人,不仅仅是缺乏修养,简直缺德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